23个特等奖获奖团队上台领奖
5月24日,为期3天的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创智下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我校圆满落幕。
本届“挑战杯”竞赛共收到全省63所高校的1009件学术科技作品,经过复赛评审,来自省内37所高校的225件作品进入决赛。决赛期间,经过作品展示、集中答辩、公开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23件作品获得本届“挑战杯”特等奖,71件作品获一等奖,131件作品获二等奖。我校作为东道主,在本届竞赛中表现突出,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并获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创意奖。
24日下午,本届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我校文化活动中心剧院隆重举行。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云林,团省委书记周艳,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汪晓村,团省委副书记朱斌,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董克军,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张义久,我校党委书记费君清、党委副书记金一斌,以及37所参赛高校领导和千余名参赛师生出席。我校党委书记费君清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团省委书记周艳介绍了本届“挑战杯”竞赛的相关情况。
省政府副秘书长李云林在颁奖典礼上讲话。他首先对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李云林说,当前社会正经历着风起云涌的创新创业变革,也享受着创新创业带来的巨大改变。富有活力和朝气的大学生们,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凡,是创新创业的永生力量,本届竞赛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用“执着、梦想”四个字鼓励大学生们,大胆创新、激情创业,不满足、不言弃、不松懈,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浙江这片充满生机、孕育希望的热土上,共创辉煌。
颁奖典礼上,到场嘉宾为23个获得特等奖的团队,10所获得优秀组织奖、5所获得最佳进步奖的高校,以及获得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现奖的团队颁奖。
颁奖典礼采用全息投影、3D动画、飞行器与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完美融合声光影等元素,如梦如幻的效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由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数字造型设计实验室王毅刚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制作的全息3D动画《突破挑战》和《校名校徽展示》、电子信息学院学生手工焊接的荧光服开场舞《时光漫步》、创意打击乐《The memory only we have》、人屏互动秀《光耀未来》等创意科技类节目,均是我校学子历时半年精心创作而成。此外,大赛特等奖奖杯由我校生物3D打印实验室的同学们建模设计而成,奖杯主体的“挑战杯”logo使用了3D成像技术,历经绘图打印、溶解支撑、手工打磨修正和表面喷涂4道工艺,单个奖杯制造时间长达40个小时,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创新能力。
典礼最后还举行了“挑战杯”赛旗交接仪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汪晓村从我校党委书记费君清手中接过赛旗,交到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仇毅手中。明年“创青春”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将由温州医科大学承办。
决赛期间,还举行了创新创业论坛,浙江青年创业学院发起人、浙江常春藤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根强,杭州树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罗清璟,杭州云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邱懿武以及“米仓资本”创始合伙人沈振等省内知名企业家和青年创业杰出代表,就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与大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与往届相比,本届“挑战杯”竞赛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潮流,和政府、企业紧密联动,合作办赛,并将以往只在创业类竞赛中引入风投资金的做法,首次运用到科技作品竞赛中,将创业、创新进行融合,有效提升了对大学生科技作品的初期培育和落地转化。在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方面,竞赛将各高校参赛的优秀学生、科研人员及指导老师信息纳入区域人才库,更好地凝聚创新人才,实现人才与创新资源的对接输送;通过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通过组织校企对接,将创业、创新进行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为智慧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此外,本届竞赛参赛作品更加凸显对学科研究的深度,评委们普遍反映竞赛作品的整体科研水平较往届有了显著提高。
我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成立由校长薛安克任组长的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师生们的积极响应下,耗时半年时间,精心打造了一场精彩有序的“挑战杯”竞赛。我校的承办工作得到了主办单位和各参赛高校的高度评价。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学生科研创新工作,在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1金1银2铜的优异成绩。(校新闻中心/文 宋建跃、焦点摄影/摄)
“挑战杯”竞赛成果展
省政府副秘书长李云林等领导参观成果展
公开答辩现场
决赛期间还举行了创新创业论坛
我校学生精心准备的创意节目惊艳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