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化是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良性循环的客观反映,是化解高等教育各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社会生态中的资源以师资队伍、办学资金、学生来源、空间场地,以及相关的办学政策等形式进入学校办学过程时,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应对这些教育资源整合转化,实现教育资源的生态优化。
围绕育人主线,强化教育生态发展理念 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使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理念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认同接受的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对教育生态化发展的理念认同,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传承优良文化的关系。在教育生态系统里,学校的教师队伍居于主导地位,是教育生态理念的积极倡导者,是该理念得以顺利落实和开展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应始终以生态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生为本,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教育生态化发展理念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成为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素养的教育工作者。青年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决定着教育生态化发展的效果和水平,决定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会成为符合社会生态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我校的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和优化学生对教育生态发展理念的主体认同,教育和引导学生重点处理好自我主观认识与自我客观评判的关系、自我生态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需求的关系。
突出实践环节,创新教育生态发展机制 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理念要与我校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的落实来验证和丰富教育生态理论,使我校生态教育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坚持把教育生态要素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入手,对课程的整体结构体系进行重组和再构建,使课程本身具备与社会生态相符的要素,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奠定基础;可利用杭电校园注入生态教育元素,使学校的建筑景观、雕塑、标志等体现杭电育人本色,强化生态价值符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生态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交流的有效引导,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和规范化要求,重新构建适应我校教育生态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为教育生态发展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发展环境。
树立教育生态观念,协调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关系 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所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应聚集于学生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应高度重视教学、科学、社会服务三者之间必然存在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借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充分揭示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重新构筑改革的思路与方向。我校的教育改革应从整体上把握三大职能的实现途径与操作载体,盘活并整合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使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譬如,课程与教材应根据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需要进行全新的社会生态化设计,在教学方式上积极引进诸如“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态化教学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技能与能力;在管理系统中要改革现有的行政模式,加大学院、部门和系、所、室之间的横向沟通或结合,使之形成持续发展的杭电教育生态系统。(管理学院)
【教改大家谈】管理学院:实现学校教育生态化发展
作者:along 浏览数:2262 发表时间: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