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武华 叶璟 李琳 记者 原野)10月22日,“2015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浙江高校行”采访团的记者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该校经过多年发展,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为代表的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招牌”效应显现。依托省“重中之重学科”,迄今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主持和承担国家级项目3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973”计划项目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等。学科成员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近数据显示,其中3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的前20%。
以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为契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化学科优势,为浙江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抢得先机、成为信息产业强省打基础,并为促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与保障。
龙头学科领跑助推,学科建设纲举目张
记者们被学生研发的机器人吸引住了
走进自动化学院,书记王建中带着我们参观了学院的实验室。“很多项目都在实地进行,仅在实验室,远远看不到全貌。”他们说。在富阳,该学科教师们正协助当地的造纸生产厂家进行废弃物的机械分选。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水污染情况,还能帮助公司提升产品质量,抓住契机,进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该学科人员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日产10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国产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正在进行中,团队对反渗透海水淡化主要设备进行智能控制与系统装备的开发。
该校以服务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为目标,瞄准国家、浙江省在重大领域的急需,加强学科规划,实施学科调整,凝练学科方向,集中优势投入“智慧浙江”、“海洋强省”建设。如自主设置了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新能源电力与控制、能源机械装备及其自动化等10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围绕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环境、海洋等领域,形成一批教学科研力量较强的新兴优势学科,培育学科发展新增长点。
该校初步建起了以电子信息特色为主导,以应用需求牵引基础学科发展,以主干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体系。很多学科在众多领域参与并完成了国家“六五”至“十一五”计划重点攻关、“973”、“863”、国防基础研究、武器装备预研等高科技攻关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近3年,新增地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军工和地方企业委托项目1612项,获科研经费5.5亿元。一批标志性成果也脱颖而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科技创新持续发力
徐铭恩教授在介绍3D打印技术
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刘敬彪在开会休息时分被我们“逮”住了,由他牵头的海洋电子团队5月刚从印度洋回来,11月又将出海参加国家大洋深海科考项目。每年一度的科考,这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们和其他高校、相关单位合作,10多年来,在我国深海科考领域填补了多项空白,科考设备的研发技术已能取代国外同类技术。“我们驶进深海,实时观测海底仪器探测到的内容,并操作仪器取样。”刘敬彪说。
“十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学院的海洋电子技术研究室通过对视频/图像预处理、视频编解码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实现了彩色监控视频与测控数据的水下长距离无中继实时传输,为深海探测取样装备装上了“眼睛”,大幅提升了深海探测取样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在“十一五”期间,为克服水下电池供电的弊端,研究室在已有基础上,引入、运用新技术,大幅提高了深海探测取样装备的连续作业时间及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在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推动下,学校实现了许多“突破”。生仪学院徐铭恩教授拿出了一截由3D打印机制作的“颈椎”,“材料为尼龙。在医学上,原本通过仪器定位手术,将来可通过订制的‘个性化器官’实体定位,医生还能在这上面试诊。”徐铭恩说。他带领的8位团队成员为此日夜忙碌。在自动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合作下,生物3D打印技术的几个专项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细胞打印技术。目前,3D打印技术在我国医学临床上已能应用。
在计算机学院,书记包健说,实验室里看到的只是科技创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在实验室外进行。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推动了科研团队的发展,该学科教授严义牵头的省嵌入式重点实验室在智能医疗床的研发上取得成果。“这项技术转化成的产品不仅领先于国内同类产品,而且团队掌握了软件部分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领先于国际。”团队成员邬惠峰说,技术和产品就像老母鸡和鸡蛋的关系,以前,我国只能制造产品外围部分,现在,核心部分也能由自己生产了。据悉,这一人性化的智能医疗床能让病人通过按键,让床进行侧翻等多个角度的扭转,即使在夜间,病人也能由此转换身体姿势。
服务信息经济大省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学生们在展示自己的科研作品
应新一轮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该校研发的传感器节点和支撑软件系统,受到图灵奖获得者Joseph Sifakis的好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ss软件系统已被上海电气等国内外上百家企业应用。该校还在6英寸硅片上实现了巨磁阻传感器芯片的集成,填补了国内空白;光电检测产品,扭转了我国在高端气体分析仪器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抗电磁干扰器件技术实现产业化后,直接经济效益超3亿元。
学校的骆建军团队研发了我国第一颗自主设计的多中央控制器构架的固态硬盘控制芯片系统。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芯片,它标志着固态硬盘第一次有了中国制作的“芯”,我国硬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第一次掌握了产业化制造新一代计算机硬盘的核心技术。该项成果现已在华澜微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在短短时间内,已经被应用于雷达高速数据存储等领域,还成功地解决了无人飞机上难以克服的数据储存问题,有力地服务了我国信息安全和国防信息化建设。2013年,浙江智慧城市区域协同创新中心获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立项……20余年来,该校还承担国防科技项目,拥有国防创新团队、国防特色专业、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在学科建设上,该校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起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包括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00余人,和中组部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等各类省部级以上人才百余名。服务经济,推动社会发展,学校始终脚踏实地,发挥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