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强化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作者:along 浏览数:11403 发表时间:2015-05-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费君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面落实《意见》作为当前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和适应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新要求,把以信息化手段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提升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适应信息化时代新常态,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
我们正在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潮芜杂,文化交锋加剧,师生思想活跃,网络话语权和文化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方向。
一是实时联网互动的大互联特征,对传统教育体制造成强烈冲击。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如影随形,几乎成为青年学子们无时不在的空中课堂。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成为获取信息资讯的快捷方式。传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弱,上课抬头率低成为高校共性的难题,如何抢乘“信息高铁”,运用新型教育手段引领学生思想成为时代命题。
二是多元开放共享的网络一代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独立、开放度高、接受力强,熟知信息符号与网络语言,但同时存在学习快餐化、知识碎片化、思维表面化的弊端,容易被网上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所迷惑。但是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较多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指令要求多,人文关怀少,有效吸引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纷繁复杂的网络生态,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新挑战。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但是我们的传统宣传思想工作还习惯于在大礼堂、大课堂等老地方传播,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阵地发声少,对网络舆论的规律性把握不足,设置网络议程能力弱,面对百家争鸣式的网络思潮挑战,主动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打造信息化教育新平台,唱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旋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底线意识,弘扬时代主旋律,同时努力打造信息化教育新平台,以富有新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一是创新数字课堂新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和决定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统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发H-click网络课堂互动系统,有效支持师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的思想互动,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无缝联通。
二是弘扬网络文化主旋律。2000年,学校成立了浙江省高校首个大学生思政网站“红色家园”。10余年来,“红色家园”始终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坚持传播红色文化,倡导绿色上网,已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网站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文化成果一等奖。日前,“红色家园”工作室又成功入选12所首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名单。学校党政领导每年定期做客“红色家园”,与师生开展“网络面对面”在线互动交流活动,耐心细致地解答师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受师生欢迎。
三是壮大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学校组建“红家网军”,以人文社科专家、教师网络意见领袖、辅导员和学生党员骨干为核心,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精心策划学生关切议题,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对网络噪音杂音,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回应,使主流声音形成优势,“讲述杭电好故事、传播杭电正能量”。学校鼓励专业教师、辅导员开通微信、微博,与学生畅谈理想与人生,传播网上正能量,做网络战士,不做网络绅士。如理学院学工办主任卢峰、机械学院辅导员张馨艺开通“QQ说说”,一年发布600多条,访问量和互动量达9万余人次,他们也成为了学生中的“大V”。
 三、开拓信息化传播新格局,创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模式
加强和改进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在继承发扬上做文章,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促进传统宣传思想工作的转型升级,达到网络教育的新高度。
一是加强大数据时代的舆情掌控与引领。宣传思想工作成效如何,基础要看是否能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师生思想动态。近8年来,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托,开展教育部高校师生思想动态滚动调查工作,具体承担浙江省高校的数据统计与研究报告撰写。2014年,学校负责草拟的浙江省教师思想动态报告还获得了省委书记夏宝龙的批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滚动调查,建立师生思想动态数据库,为深化思政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二是创建全媒体环境下的校园宣传新手段。努力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受广大师生欢迎与认同的校园宣传新模式,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立交桥,推动官方微信、校园屏媒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以更加人性化、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校园主流宣传,加大对校园“最美”现象的挖掘与传播,网罗微力量,汇聚正能量,使宣传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三是突出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文化育人与科技特色。高校是育人的地方,追求的境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文化人。“没有文化的科技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科技的文化是没有未来的”,在新的时代,科技与文化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学校将利用开展高校文化校园试点建设的契机,构建具有信息科技特色的文化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网络时代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信息化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充分挖掘各类网络资源,覆盖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2015年2月13日浙江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