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太平洋底成功钻取岩芯——“杭电”开发的深海电子设备

作者:admin 浏览数:3438 发表时间:2014-05-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团队为“大洋一号”环球考察研发的深海浅钻设备

环球科考使用的深海电视抓斗

本报讯(本报记者朱国平)在刚刚完成的我国第19航次大洋考察中,我国科学家在西南印度洋热液硫化物考察领域取得了重大发现,首次取到了多金属硫化物样品,并拍下了海底烟囱和硫化物照片;同时,在太平洋中部3000米深海底破纪录钻取1.09米完整岩芯样品,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海洋电子技术课题组研制的“电视抓斗”、“深海钻机”和“电视多管”等设备完成的,并由参与大洋科考的杭电教师亲手操作,引起了国际海洋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昨天,随“大洋一号”凯旋的电子信息学院青年教师盛庆华向记者介绍了此次科考中他们开发的深海前沿技术和设备的运用。

  印度洋上抓取“活热液”

  此次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展海底热液系统的资源勘探及相关的科学与环境调查。在第二、第三航段中,“大洋一号”在2800米水深的西南印度洋中脊进行了电视抓斗取样作业,成功取得硫化物样品和生物样品,特别是抓取了完整的热液硫化物烟囱体。这是人们首次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取到热液硫化物样品、热液区生物样品,并拍到活动的海底烟囱照片。

  在执行这一任务中,杭电参与研制的“电视抓斗”扮演了主角。参与这两航段的杭电教师章雪挺和盛庆华分别在各自航段操作“电视抓斗”,深潜大洋部底,发现状如烟囱的海底活火山,并紧紧抓取硫化物热液取回海面。在“电视抓斗”浮出海面时,科考队员们激动地鼓起了掌。

  太平洋中心钻取岩芯

  在“大洋一号”第五、第六航段中,杭电参与开发的“深海钻机”显示威风。该两航段的重点任务是西太平洋海底钴结壳矿产资源调查。钴是一种稀有金属,有极高的经济和军事价值。钴在陆地上含量极少,而在海底蕴藏量丰富,关键是能找到它。当杭电教师盛庆华操纵“深海钻机”下到位于太平洋西部3000米深的海底时,心中多了一分责任和自豪。这次下潜的“深海钻机”是学校课题组新参与开发的1.5米钻机,为完成任务,盛庆华进行了充分检测和试练,排除了海浪颠簸、海底撞击等多种影响,确保“深海钻机”及时收到电子信号,并准确执行命令。钻机在太平洋底90多次成功定位开钻,破纪录钻取到长达1.09米完整的岩芯样品。

  在这次科考中,盛庆华还操作新研发的“电视多管”设备,深入海底取回沉积物。科考人员在科考船上可清晰观察到“电视多管”在深海底部的情况,这一设备改变了我国对深海沉积物取样的传统“瞎扎”方式,做到了“有的放管”,为大洋科考有效获取了更多的热液沉积物样品和微生物样品。学科优势力助大洋科考“此次大洋科考取得令瞩目的成就,杭电参与开发的深海设备立了大功。”国家海洋局领导对深海钻机、电视抓斗等设备赞赏有加。

  深海技术是当今举世关注的前沿技术之一。杭电具有电子信息技术传统优势学科,近年来为支持我国大洋科考,学校电子信息学院成立了“海洋电子技术课题组”,依靠学科优势和人才力量,根据大洋科考需要研发深海科学考察前沿技术和设备,研制的深海“电视抓斗”装置获国家教育部提名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包括课题带头人刘敬彪在内的4位教师曾参与了大洋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