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华诞│致青春——听校友们讲述杭电故事

作者:along 浏览数:13480 发表时间:2016-11-01

杭电迎接六十周年校庆
50年代校友代表
池耀宗

(池耀宗参观校史馆)

池耀宗,杭电最资深的校友之一,也是学校茁壮发展的见证者。1956年,杭电的前身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在大草棚里举办了第一届新生典礼,池耀宗就站在台下的新生人群中。“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池耀宗说,在他的印象中,那时候的学校没有教学楼,没有操场,学校外的空地就是他们每天吃饭的食堂,教室和宿舍在一栋楼上。他们一边搞基建,一边上着课,同时还要勤工俭学、参加劳动,但是年轻的他们却丝毫不觉得辛苦。转眼60年过去了,为参加六十周年庆典回到母校的池耀宗,在回来的当天就冒着细雨穿梭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细细观察学校多年来的新变化。“现在的学校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太美了,学校的环境真好。”池耀宗望着窗外的校园,一片葱绿,不禁为学校的变化由衷地感到高兴。我作为首届学生从在这里走出去,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这是最自豪的,也让我终身难忘。池耀宗感慨道。


60年代校友代表

郭满金

(郭满金在杰出校友论坛上交流发言)

校庆纪念大会上,郭满金穿着一身浅色衬衣,与就读我校2016级经济管理专业的儿子郭晔一同走上礼台,作为60年代杭电学子的代表,为老师敬献鲜花。外表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的他,却是从杭电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家之一。他是68届工业组织与计划统计专业的毕业生,现任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除了作为优秀校友出席纪念大会,郭满金还被邀请参加信息经济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杰出校友论坛,围绕自己所熟悉的自动化领域发表见解。

“我从98年开始就在推动自动化,也一直想与学校合作,吸取高校的研究力量,咱们杭电的自动化相关专业也有了博士点,合作前景非常好。”郭满金说道。他还就“中国劳动力那么便宜,为什么要搞自动化”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自动化不是国外的专利,劳动力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中国早晚也要实现全面自动化。”


70年代校友代表


周子学

(周子学参加校友书法展,分享书法中的人生)

回到装点一新的母校,现任中芯国际集团董事长、执行董事周子学很是高兴,挥毫泼墨,写下“一轮罡支,十万桃李”八字,为母校献上真挚祝福。“文一校区的一草一木,我都很有感情。每每回想起大学生活,都感觉很温暖。“周子学说,“念书时,出校门去卖鱼桥附近买5分钱一根的油条,这就是幸福。”去卖鱼桥的路并不近,来回约莫半小时的脚程。周子学和同学们,便商量着偷偷“借用”老师停在宿舍楼下的自行车,“庞老师的自行车没有上锁,我们便常常借着骑去。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却不曾责怪我们,摆摆手说,没关系,有什么不能共用的呢?”在周子学心底里的这些小事,一件一件堆叠在一起,就谱成了一首青春回忆曲。

周子学从小热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是我校书法校友会的成员。聊起书法,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曾有人说,书法在中华国粹中排第一。中华民族要强大,经济、技术固然重要,但假如文化缺失了,也必然会失去大国风范,这是一种软实力的比拼。”周子学向记者娓娓道来,“语言文字是我们的根,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文字的底蕴更加弥足珍贵。国家要强大,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又怎么能实现?”周子学认为,民族文化基因,必须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洪观其

(洪观其现场泼墨,书就“翰墨书香”四字)

翰墨书香”,这是80届校友洪观其在10月21日举办的校友书法展上,为母校亲自书写的作品。洪观其当年在文一读书,这次来到下沙校区,既觉得陌生又很是喜欢。在他眼中,文一老校区寄托了许多当年的情怀,而下沙更具有时代特色。对于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这两个命题,洪观其有着自己的见解。

“科技和文化并不矛盾,优秀的科学家往往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为人所敬仰。好的大学也应该是全面地培养人才” 洪观其感慨道,“阔别学校这么久,母校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按洪观其自己的话说,会计专业出身的他,继承了杭电务实的品质,实干能力强。从杭电毕业后,他先后在许多国企工作过,现在他已经是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总会计师。

“大学四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在我眼里,杭电就像一张洁白的宣纸,可以让在这里学习的人,根据自己的个性挥毫泼墨。”洪观其说。


戴云法夫妇


(戴云法、陈粟夫妇合影)

如今,杭电校友会遍布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密切联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背后,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1981年毕业于我校计划统计专业的校友戴云法。1986年,戴云法创建了我校第一个地方性校友会——深港校友会,并担任首任会长,从而带动了各地校友会的发展。

在戴云法心中,“尊师重教”有着很重的分量。学校第一台传真机就是戴云法赠送给母校的,当时值2100港币,这是戴云法靠打工买来的。他觉得以自己的力量回报母校,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戴云法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过专业学非所用、身处异乡孤立无援等许多困境,但始终乐观相待。戴云法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做必须做的事,于他而言就是感恩母校,回馈母校;第二阶段是做应该做的事情,即学习、工作;第三阶段是做感兴趣的事情。在妻子陈粟的鼓励和帮助下,戴云法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现任香港钱江集团主席,中国花木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以来,他对母校都怀有一份感恩之心,为了庆祝母校六十华诞,他调动身边很多资源,出钱出力。他说,作为老校友,要永远心系学校,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