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杭州创新创业的供给侧实践:打通梦想现实“最后一公里”

作者:along 浏览数:11360 发表时间:2016-04-18

中新网杭州3月31日电 (记者 王逸飞)斯坦福大学博士、34岁的王孟秋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在去年,他的名字又以一种更具光环的形式,与这座城市联系起来。
  在去年底举行的“2015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王孟秋团队凭借“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融合技术”摘下桂冠,并获1500万美元风投资助。当其将公司总部落户杭州梦想小镇后,还从政府获得了500万元人民币创业基金、3500平方米免费办公区域及50套引进人才公寓。
  时隔近半年,如今的王孟秋正在为将于美国首发的智能无人机产品做最后准备,他相信这是一款“给机器注入灵魂”的产品。即将实现创新与颠覆梦想的王孟秋说:“杭州的创业环境不比硅谷差,很大程度帮我降低了创业门槛、创业难度,在海外这是无法想象的。”
  不止是王孟秋如此感受。如今的杭州,正被越来越多人拿来与“硅谷”比较。前者是中国崛起的“双创”高地,后者则是全球创新创业的圣殿。在对比者看来,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让两者之间有了联想的可能。而这种联想,又因杭州的不断努力,延伸为一份愈发强烈的期待。
  “杭州是创新创业的热土,而创新创业就是环境打造。”今年杭州提出打造“中国创新创业之都”构想,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如是阐述杭州的未来重点。而审视当下,伴随着“双创”步入理性,政府与社会在空间、资本、政策等要素供给端的不断发力,“王孟秋”们的梦想与现实,在这座城市正实现着无缝接驳。
  为梦安“家” 多级平台撑出“造梦空间”   

相比于他人,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蒋巍眼里,三月的阳光或许更加温暖明媚。
  这个月,杭州HD-PARK众创空间进入试运营阶段,而蒋巍的6人团队,成为了进驻这里的首批团队之一。脸上还带有明显学生气质的蒋巍直言:“团队正在研发洗衣机智能控制系统,以前只能在宿舍楼下洗衣房实验,而现在有了更好环境,专业、系统的孵化服务也降低着创业成本。”
  因为感恩,年轻的蒋巍喜欢将其入驻的HD-PARK定义为“家”。而在杭州,为真正的创新创业梦想寻一个“家”,并不是难事。
  在西湖以北3公里左右的楼宇深处,便藏有一个以“孵化十亿美元市值级别初创公司”为愿景的众创空间——“独角兽”。这座超16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除为创客们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外,还配备了12个洽谈室、3个会议室及1个活动室,甚至为创客们宣传、会客准备了专门的“老板办公室”。
  独角兽运营总监张媛说:“在科技成果转移、技术交流的创新辅导之外,我们还提供系统性的科技创业服务,为初创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秘书服务,在项目产品之外完成企业成长的孵化引导服务。”
  打造定制专属海岛婚礼的“EVER海岛婚礼”、帮助并满足中小企业向电商转型的引导类服务平台“电商引路人”,一个又一个创意正在这片天地里步入正轨。自去年五月份成立至今,不足一岁的独角兽已累计孵化创业项目25个。
  以独角兽为代表,截至去年底,杭州以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的众创空间(纳入统计的)数量已达81家,它们大小不等、形式不一、方向各异,成为了海归、学生、外来创业者的安放梦想的重要平台。
  如果说众创空间是传统孵化器模式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碰撞出的思路升级,那么特色小镇之于杭州“双创”的平台供给作用,则有着更强烈的开创性色彩。
  在杭州,基于不同发展模式和侧重点的特色小镇,正推动杭州创新创业步入新的“繁华”。
  位于杭州城西、由旧时粮仓改造而来的梦想小镇,在国内可谓早已声名鹊起。这座政府推进模式下,着重于创业的小镇,目前已聚集超500余个创业项目、近4400名创业人才。
  而由政府主导、名企运作的云栖小镇,则更着力于创新培育,重在催化已经成形的企业、发酵已经成熟的技术、产品和业态。小镇已引进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
  除了集聚经济新势力,特色小镇也成为杭州传统产业创业创新的平台。立足于服装产业基础而打造的艺尚小镇,正立志于打造中国时尚产业发展新高地和新地标。杭州市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华介绍:“小镇依托余杭区良好的服装产业基础,通过打造创新型示范基地、建立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新锐设计师众创空间等,既做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做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
  从众创空间到特色小镇,若将视角继续扩展,去年落户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让这里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获得了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红利”。
  在杭州市长张鸿铭看来,杭州在创新创业空间、平台端的供给令人骄傲,也推动着杭州双创品牌化与基地化特点的形成。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杭州不仅形成了‘新四军’品牌,更形成了一批众创空间与特色小镇品牌。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众创空间与特色小镇的建设,让杭州‘双创’有了基地化雏形。”
  谈到未来,杭州亦将平台供给列为了首要任务。张鸿铭表示:“杭州首先会继续搭好平台,布局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等平台,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创业共同体。”
  与“金”共舞 千亿资本“陪跑”创新创业   

如果说各色平台的供给让梦想在杭州有了安身之家,那这座城市在创新创业“血液”——资金的供给侧努力,则让万千志在“颠覆中起舞”的项目,有了撬动现实的勇气力量。
  不可否认,杭州的创新创业者是幸运的。
  回顾这座长三角南翼城市的发展历史,民营经济的发达似乎已成不变主题,也决定了杭州成为一座“藏富于民”的城市。而在创新创业高潮奔来之前,杭州政府层面于2014年提出了打造财富管理中心的构想,计划发展私募金融为核心,构建高效的资本转化机制和财富管理体系,这也为接下来“双创”的日渐高亢、资本力量的“陪跑”助力谱就了开篇序曲。
  杭州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绩优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敏翔,便是资本与梦想间的“陪跑”人之一。去年其与朋友成立绩优资本并入住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后,用资本孵化梦想便成为了胡敏翔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他的世界里,资本与梦想总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天使轮融资获得绩优资本青睐的泰一指尚,如今成功引入四轮融资,成为全球领先的大数据营销平台。而投资移动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火图科技,则让连续创业者杨震昊走上了行业前沿。绩优参与投资的E签宝,如今已成为电子签名的国家标准制定者。
  火图科技创始人杨震昊感慨,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不仅得到了绩优的资本助力,更在交流中感受到了杭州对梦想的尊重与呵护。作为创业者,他感恩于梦想同行者,更感恩于杭州营造的创新创业环境。
  说起金融的要素供给,绩优资本所在的杭州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不得不提。这座在杭州打造财富管理中心背景下崛起的3平方公里区域,如今已经汇聚金融投资类企业400余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浙江赛伯乐、杭州联创、敦和资管的高管们,如今已经成为奔走于杭州各场创业创新大赛之间的最忠实“观众”。
  杭州上城区委书记缪承潮此前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始终明确的功能定位就是,要为整个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服务。
  在杭州,运用资本力量培育创新创业,并非只是金融界的“专利”。该市发挥政府作用,在“以财育才”和“科技金融支持”方面也进行着坚定实践。
  3月上旬,杭州市对外公布了《关于鼓励在杭高校师生在杭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拟以此新政鼓励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其中,杭州将在天使引导基金中,与在杭高校联合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子基金,为在杭高校师生创办的初创型企业提供定向服务。
  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阳作军介绍,目前杭州市政府已先后出资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蒲公英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美国硅谷引导基金等多支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创业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双创”。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例,目前该基金合作单位已达33家,总规模46.5亿元。
  如今审视杭州,作为创新链条的关键一环,资本与梦想在这里实现着同频同振,也为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积攒着激荡于未来的充足底气。
  “生态”为先 制度供给服务“颠覆”情怀   

从“双创”平台的精心布局,到雄厚资本的鼎力支持,仔细审视杭州对创新创业的要素供给不难发现,政府均在其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助力角色。而在推动“双创”的核心——政府各类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方面,杭州同样没有让创新创业者失望。
  作为一座拥有发达民营经济和创业精神的城市,杭州市政府层面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坚定的支持态度。这一点,从该市多年来颁布的力度领先全国的政策中,可以明显察觉。
  早在2008年,杭州就发布了《关于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大学生创业经申请评审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以内资助。去年,杭州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三年内每年分别给予国家、省、市级各众创空间30万元、25万元、20万元的资助。上月发布的《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则提出了实行减税降费、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等多项优惠。
  在以政策营造氛围的同时,杭州也致力于通过更接地气的制度改革,完善“双创”生态。
  以智慧停车、车位精细化管理为创业方向的杭州优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莹洁,从上海来到杭州创业,而其公司刚刚起步,便感受到了制度改革的便利。“周三交了材料,周五上午就拿到营业证,而且‘五证合一’省去了很多办证麻烦。”陈莹洁说。
  如其感受到的,2014年,杭州率先试点“五证一章”联发,将审批时限由原先法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去年,杭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企业登记模式进行创新,推行“五证合一”。(新版营业执照同时印有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统计登记证号、社保登记证号)。
  为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杭州还率先启动了工位注册试点工作,即一个工位号就可以注册一家公司。
  “以前企业注册顶多是一个地址可以注册多个营业执照,但每个公司的空间必须是独立物理分割的。现在的工位注册不需要再分割房间。”在开展试点的杭州高新区(滨江),该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钱毓军向记者介绍,改革也让场地不再成为创客的烦恼。
  在杭州,通过商事制度改革努力,去年该市新设立企业62998户,比上年增长17.6%;新增注册资本额达4529.45亿元,比上年增长56.9%。
  在为创新创业全力清除阻力的同时,杭州也没有忘记对“双创”根基的巩固。在人才引培养端的政策制度“大手笔”创新,也让这座城市有了身位领先的“砝码”。
  去年,杭州结合新形势新背景出台“人才新政27条”,对人才最高给予1亿元人民币项目资助等内容,让该新政被誉为国内领先、分量最重的人才政策,也引得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同时,为给人才提供制度便利,杭州还专门出台《关于当好“店小二”优化人才服务的意见》,提出开辟高层次人才网上服务窗口等制度,包括提供孵化器入孵服务、科技申报服务、优惠项目补助政策咨询等多项内容。
  人才政策、制度的出台,在杭州“双创”中正演变为现实的红利。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海军直言:“公司对产业人才要求较高,而落户杭州的一大原因便是这里有着充足、高效的人才资源,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保障作用。”
  如今的杭州,制度供给的灌溉让创新创业人才的情怀和“双创”的树荫,已经几乎覆盖至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层面。而对于未来,该市也不改初心。“杭州会在做规划、创环境、定政策方面继续下功夫,努力打造中国创新创业之都。”赵一德承诺。
  现实与梦想,可以是一步之遥,也或是咫尺天涯。在杭州的“双创”供给侧实践下,人们看到了一个创新创业高地崛起的过程。或许如许多人所期待,这种思路和努力下的杭州,与大洋彼岸的硅谷,正在无限“接近”。2016年3月31日中国新闻网